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書類
易類
 祀仪六十三卷
神宗本纪熙宁七年八月癸巳集贤院学士宋敏求上
编修閤门仪制
礼志熙宁十年礼院取庆历以后奉祀制度别定礼仪
其一留中其二付有司 知谏院黄履
言郊祀礼乐未合
古制请命有司考正群祀诏履与礼官讲求以闻元丰 (第 4b 页)
    及此义故略推言之
哲宗本纪绍圣元年五月甲寅右正言张商英言先帝
谓天地合祭非古诏礼部太常详议以闻
礼志绍圣元年以右正言张商英言先帝制详定礼文
所谓合祭非古据经而正之元祐之臣乃复行合祭请
再下礼官议 御史中丞黄履
谓南郊合祭因王莽谄事 (第 25a 页)
元后遂跻地位合席同牢迨先帝亲郊大臣以宣仁同
政复用莽意合祀渎乱典礼帝以询辅臣章惇曰北郊
止可谓之社 黄履
曰郊者交于神明之义所以天地皆
称郊社者土之神尔岂有祭大祇亦可谓之社乎乃以
履奏送礼部太常寺权礼部侍郎 …… (第 25b 页)
协范纯礼韩宗师王古井亮采常安民李琮虞策刘定
傅楫黄裳丰稷叶祖洽等言互有是否蔡京林希蔡卞 黄履
吴安持晁端彦翟思郭知章刘拯黄庆基董敦逸
等请罢合祭诏从之然北郊亲祀终帝之世未克举云
文献通考绍圣元年 …… (第 26a 页)
夏祈榖于上帝岂以夏祈而合春乎般巡守而祀四
岳河海也诗曰允犹翕河岂以海岳之祀而合于河乎
祥道屈无以对  御史中丞黄履
言昊天有成命郊祀 …… (第 26b 页)
用可通是以序兼言之亦
犹天作祀先王先公般巡守祀四岳河海诗不言其指
皆同由是推之天地不可合祀亦昭然矣后 黄履
林希
等议请罢合祭天地自后间因大礼岁以夏至之日亲
祠北郊其亲祠北郊岁更不亲祠南郊
    蕙田案此绍 (第 27a 页)
圣三议也张商英 黄履
之言甚
    正然人主以亲祠为难古礼亦无复可说
哲宗本纪元符元年十一月甲子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第 27a 页)
 荐神鉴孔昭蕃禧锡羡回驭飘然邈不可见
宋史礼志神宗元丰元年二月郊庙奉祀礼文所言古
者祀天于地上之圜丘在国之南祭地于泽中之方丘
在国之北其牲币礼乐亦皆不同所以顺阴阳因高下

而事之以其类也由汉以来乃有夫妇共牢合祭天地
之说殆非所谓求神以类之意本朝亲祀上帝即设皇
地示位稽之典礼有所未合遂诏定更改以闻于是陈
襄王存李清臣张璪 黄履
陆佃何洵直杨完等议或以
当郊之岁冬夏至日分祭南北郊各一日而祀遍或以
圜丘之旁别营方丘而望祭或以夏至盛 …… (第 9a 页)
 议
四年四月乃诏亲祀北郊并以南郊之仪有故不行即
以上公摄事

六年礼部太常寺上亲祀仪并如南郊其摄事唯改舞
名及不备官其笾豆乐架玉币之数尽如亲祠是岁十
一月甲辰冬至祀昊天上帝以太祖配始罢合祭不设
皇地示位
  黄履
传改崇政殿说书兼知諌院神宗尝询天地合
 祭是非对曰国朝之制冬至祭天圜丘夏至祭地方
 泽每岁行之皆合于 …… (第 10b 页)
献通考绍圣元年以右正言张商英言先帝制详定
礼文所谓合祭非古据经而正之元祐之臣乃复行合
祭请再下礼官议 御史中丞黄履
谓南郊合祭因王莽
謟事元后遂跻地位同席共牢迨先帝亲郊大臣以宣
仁同政复用莽意合祀渎乱典礼帝以询辅臣章 (第 13b 页)
惇曰
北郊岁谓之社 黄履
曰郊者交于神明之义所以天地 …… (第 13b 页)
事质明礼毕还内则是乘舆宿外不过一日无
惮暑之虞于理为可户部尚书蔡京礼部尚书林希翰
林学士蔡卞御史中丞 黄履
工部侍郎吴安持秘书少 (第 15a 页)
 先蚕多采魏法宋孝武大明四年又修此礼
隋书礼义志宋孝武大明四年始于台城西白石里为
蚕所设兆域置大殿七间又立蚕观(其礼皆/循晋氏)
宋书孝武文穆王皇后传大明四年后率六宫躬桑于
西郊皇太后观礼上下诏曰朕卜祥大昕测辰拂羽爰
诏六宫亲蚕川室皇太后降銮从御伫跸观礼绿蘧既
具元紞方修庶仪发椒闱花动中县妃主以下可量加
班赐

隋书礼仪志北齐为蚕坊于京城北之西去皇宫十八
里之外方千步蚕宫方九十步墙高一丈五尺被以棘
其中起蚕室二十七口别殿一区置蚕宫令丞皆宦者
为之路西置皇后蚕坛高四尺方二丈四出陛陛广八
尺置先蚕坛于桑坛东南大路东横路之南坛高五尺
方二丈四出陛陛各五尺外兆方四十步面开一门有
绿䄡𥜗□衣 黄履
以供蚕母每岁季春榖雨后吉日使
公卿以一太牢祠先蚕黄帝轩辕氏于坛上无配如祀 (第 16a 页)
 易要带大功小功妇人则易要带为葛虽受变麻为
 葛卒哭时亦未说麻至祔乃说麻服葛其斩衰至十
 三月练而除首绖练冠素缨中衣 黄履
縓为领袖缘
 布带绳履无絇若母三年者小祥亦然斩衰二十五
 月大祥朝服缟冠既祥乃服十五升布深衣领缘皆 (第 4b 页)
 (侯缓于仁恩既约救徐而生事次/止不自往遣大夫往卒不能解也)书大夫帅师而诸

 侯不行见桓德益衰而禦外侮 安中
国之志怠矣(汪/氏)
 (曰桓公倡霸四十馀年未尝命大夫为主将今诸侯/不亲将而大夫帅师则救徐之役特聊且 (第 45b 页)
 (何氏曰言次者讥诸侯缓于仁恩既约救徐/而生事次止不自往遣大夫往卒不能解也)书大夫
 帅师而诸侯不行见桓德益衰而从简书 安中
国之
 志怠矣(桓公倡伯四十馀年未尝命大夫为主将今/诸侯不亲将而大夫帅师则救徐之役特聊) (第 10a 页)
舌鸟者蔡云虫名蛙也今谓之虾蟆其舌本
前著口侧而末向内故谓之反舌通卦验曰搏
劳鸣虾蟆无声又靡信云昔于长 安中
与书生
数十共往城北水中取虾蟆屠割视之其舌反 (第 23b 页)
 欠处
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凡厥庶民

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
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
之极无虐煢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
邦其昌
 无垢曰孔颖达云民有 安中
之善非中不与为交其
 意以谓民所以无淫朋人所以无比德者以失中之
 人众所共恶而不与为偶也此朋比为恶之 (第 14a 页)
 诸夏也与庄之欲讨徵舒而入陈亦异矣书大夫之
 名氏书帅师书伐而无贬词者所谓不待贬绝而罪
 自见者也晋合八国之君亲往救郑则攘外寇 安中
 
国之师也欲著其善故特书救郑以美之言救则楚 (第 3b 页)
 越险之难也今书盟于牡丘见诸侯救患之不协矣
 书次于匡见伯主号令之不严矣书大夫帅师而诸
 侯不行见桓德益衰而禦强暴 安中
国之志怠矣中
 庸曰至诚无息不息则久春秋谨始卒欲有国者敦
 不息之义也义又见庄二十八年救郑○愚案书公 (第 21a 页)
 (管仲死楚伐江灭黄桓公不能救故君子闵之也远/国慕义背夷即华所谓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春秋之)
 (所取也被兵城守更历三时告命已至而援师不出/则失救患分灾攘夷狄 安中
国之义矣灭弦灭温皆)
 (不书伐灭黄而书伐者罪桓/公既与会盟而又不能救也)陈氏(灭不言伐此其书/伐何 (第 43a 页)
 (势言之非有馈粮越险之难也今书盟于牡丘见诸/侯救患之不协矣书次于匡见伯主号令之不严矣)
 (书大夫帅师而诸侯不行见桓德益衰而禦夷狄 安/中
国之志怠矣凡兵而书救未有不善之也救而书) (第 6b 页)
盟于牡丘见诸侯救患之不协矣书次于匡见伯主号)
(令之不严矣书大夫帅师而诸侯不行见桓德益衰而/禦夷狄 安中
国之志怠矣凡兵而书救未有不善之也)
(救而书次则尤罪其当速而故缓失用师之义矣中庸/曰至诚无息不息则久 (第 31b 页)
 靖王素并为諌官唐德宗相卢杞而把引裴延龄宋

 哲宗擢杨畏而杨畏荐章惇章惇引蔡卞林希 黄履
 
来之邵张商英周秩翟思上官均等此天下之定理
 亦天下之大势也故曰驩兜入而四凶集贾充不留
 而群小忧又曰 (第 32a 页)
  (弃焉者也程子曰郑有虎牢而不能守故不系于/郑也刘氏曰此郑虎牢也曷为不系之郑取之已)

  (非郑之地也陆氏曰诸侯之大夫相与取它国之/邑而城之非正也城之可以 安中
国息征伐故圣)
  (人许之而不/系之于郑也)
  楚杀其大夫公子申(左传曰公子申为右司马多/受大国 (第 5b 页)
妄比附勿用今不可行之法而强比附/如汉长安贾人与浑邪王市者罪当死凡五百馀人汲)
(黯曰愚民安所知市贾长 安中
而文吏以为阑出财物/如边关乎此类乃以不可行者比附也○唐孔氏曰古) (第 58a 页)
皆会知 子之言故也遂城虎牢郑人乃成 陆淳曰)
(诸侯之大夫取他国之邑相与城之非正也城虎牢可/以 安中
国息征伐故圣人许之不系于郑也 愚谨案)
(虎牢所以不系郑者郑人背监弃信党楚以为中国患/悼公动天下之 (第 3a 页)
 (年为绍圣元年召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尽反元祐之/政召蔡京为户尚尽主改法林希为中书舍人典变)
 (更贬黜辞令蔡卞为国史修撰重修实录乱是非以 黄履
为御史中丞张商英来之邵等为正言主弹射) (第 30b 页)
 (又以训诫之词为韵语晨兴率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使列听之是为金溪陆氏之学故今世行之后世)
 (以为楷胡瑗/陆贺亦有焉)
 (刘安世器之从司马光学得无妄之旨力行之尝论/章惇蔡确 黄履
邢恕以为四凶又言惇父在别籍异)
 (财灭绝理义又论蔡确大不敬窜新州进谏议大夫/时宰有调停之说引邓润甫 (第 12a 页)